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间歇性低氧训练预防急性低氧损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Hypoxic Injur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北京小汤山医院发展协调办公室,北京市102211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3 [3]北京小汤山医院物理治疗科,北京市102211 [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100053
出处:

关键词: 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 低氧血症 间歇性低氧训练 有效性 安全性

摘要:
背景急进高原会引起急性低氧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有些可能发展成急性重症高原反应。然而目前防治方法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的预防及减轻其严重程度的方法。目的 通过模拟4 400 m海拔低氧环境,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IH)预防急性低氧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于2022-08-01—10-31在北京小汤山医院采用公开募集的方式招募受试者40名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IH组(试验组,n=20)和假训练组(对照组,n=20)。试验组接受10 min低氧(氧浓度13%,模拟海拔3 800 m)间隔5 min常氧(氧浓度21%),共4个循环,总持续时间为55 min的IH暴露干预,2次/d,连续干预5 d。对照组接受同时长的常压常氧干预。IH干预训练结束后的第1天,受试者进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6 h,设置氧浓度为12%(相当于海拔4 400 m)。采用路易斯湖评分(LLS)评估受试者急性高原病(AMS)的严重程度。收集受试者基线、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脑组织氧饱和度(ScO2)和颅内压(ICP)。结果 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试验组AMS发生率及LL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试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在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的SpO2及ScO2均较基线及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下降(P<0.05),试验组的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较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SpO2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9.30±4.31)%与(13.10±6.66)%,P=0.039]。对照组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6 h后ICP较急性高原低氧环境模拟前升高(P<0.05)。结论 IH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有效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小汤山医院发展协调办公室,北京市10221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71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