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53
外科系统
普通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53
医技科室
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53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胆囊
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息肉
粘蛋白
胆固醇逆转运
机制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胆囊黏膜上皮粘蛋白(MUC)表达与胆固醇逆转运(RCT)的差异,探索胆囊胆固醇性息肉(GCP)和胆囊胆固醇性结石(GCC)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的10例GCP和10例G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GCP组和G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切除了正常胆囊的5例患者(因外伤、肝硬化、肝移植等疾病导致胆囊切除)作为对照组。10例GCP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43.40±9.59)岁。10例GCC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45.00±8.13)岁。5例对照组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3.80±6.01)岁。免疫组化分析MUC各个亚型及RCT蛋白[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P组胆囊黏膜MUC1(3.40±0.70比0)、MUC5AC(1.50±0.53比0)、MUC6(4.70±0.48比0)、ABCG1(3.50±0.53比1.60±0.55)表达均增高,而SR-BI表达评分降低(1.70±0.48比3.4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GCC组胆囊黏膜MUC1(4.80±0.42比0)、MUC5AC(4.70±0.48比0)、MUC6(3.30±0.67比0)、ABCG1(3.40±0.52比1.60±0.55)表达均增高,而SR-BI表达评分降低(0比3.4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MUC1、MUC5AC、MUC6与RCT蛋白的不同表达程度,导致了在胆汁高胆固醇这一共同致病基础上GCP与GCC的差异化形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53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许臣,于志浩,郑亚民,等.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胆固醇性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3,29(6):43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