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疼痛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2]巴州人民医院疼痛科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
外科系统
疼痛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处:
ISSN:
摘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是α疱疹病毒属的嗜神经人类疱疹病毒,是导致水痘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原发性感染的原因[1]。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包括急性期疼痛(带状疱疹发病后至皮损愈合期间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通常是指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2],也有研究将其定义为皮疹消退后持续超过90天的疼痛[3]。ZAP机制复杂,通常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ZAP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和介入治疗(神经阻滞、神经调节、神经刺激等)。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阿片类药物,具有潜在的药物依赖和滥用风险。介入治疗是疼痛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标准射频(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F-TC)、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被证明对ZAP治疗有效[4,5],但疗效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基金: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学技术研究计划(20242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疼痛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史学莲,李江磊,张凯迪,等.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介入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30(09):70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