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展,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断及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可提供冠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之一[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指经导管通过各种方法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方法.碘造影剂[2]是目前介入术中最常用的造影剂,在冠脉介入术中,需在短时间内将含碘造影剂高浓度、大剂量的注入患者体内,了解碘造影剂的相关不良反应,对于其安全应用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3],在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最高达23.4%,均为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引起患者突发憋气、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测不到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4-9].过敏反应与免疫机制有关,难以预测及防范[10].因此,临床上加强对碘造影剂致过敏反应的深入了解,对确保患者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