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光解笼锁神经递质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研究所
出处:
ISSN:

摘要:
自1978年Kaplan等首次提出笼锁化合物的概念后,就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中,主要是研究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1]。笼锁化合物是指小的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共价键与一个惰性的化合物(笼锁部分)相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结合后,小的生物活性分子就会失去活性,然而该共价键是对光线敏感的。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共价键会断裂,释放出小的生物活性分子,使其发挥作用[2]。这一光活化过程称为光解笼锁。笼锁化合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笼锁的IP3[3]、cGMP[4]、钙离子[5]、神经递质[6]、多肽[7]、蛋白质[8]、DNA[9]、RNA[10]等。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笼锁神经递质。第一个笼锁神经递质是Walker等在1986年合成的笼锁乙酰胆碱[11]。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神经递质,因此目前笼锁神经递质研究最多的是笼锁γ-氨基丁酸( Caged-GABA)和笼锁谷氨酸( Caged-Glu)[12-15]。现就光解笼锁神经递质的基本原理及笼锁γ-氨基丁酸和笼锁谷氨酸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研究所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71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