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州,51026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脊髓损伤
D波
肌力
摘要:
目的 探讨兔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双后肢肌力和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波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打击组(显露硬脊膜并打击,并按打击能量大小分为50gcf组、75 gcf组、100gcf组、125 gcf组、150gcf组、175 gcf组、200 gcf组、250 gcf组)和对照组(显露硬脊膜但不打击).打击后和第4周末记录兔双后肢肌力、运动诱发电位D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并在第4周末取家兔脊髓行神经微丝(NF)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形态观察,测量NF吸光度值.结果 脊髓损伤当时和第4周末脊髓硬膜外运动诱发电位D波波幅下降的幅度与兔后肢运动功能呈线性相关关系(R2=0.98,P<0.001,回归曲线Y=0.33+4.82X;R2=0.99,P<0.001,回归曲线Y=0.04+0.51X),而D波潜伏期的变化则与术后肌力的变化无相关关系(R2=-0097,P=0.573;R2=-0.165,P=0.337);NF吸光度值随着D波波幅的下降而下降,两者呈线性相关关系(R2=0.87,P<0.001,回归曲线Y=0.12+0.58X).结论 在脊髓损伤中可以通过脊髓硬膜外运动诱发电位D波波幅的下降程度作为判断脊髓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指标.
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资助(2008-YB-16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州,510260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州,51026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毛之奇,陆永建,方泽鲁.兔脊髓损伤后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波与后肢运动功能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38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