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慢性疼痛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研究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 导出 |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焦虑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与抑郁、焦虑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住院的慢性疼痛患者131例.根据疼痛种类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三叉神经痛组(Ⅰ组)45例,颈腰椎源性疼痛组(Ⅱ组)39例,复杂神经痛组(Ⅲ组)47例.入院后均采用神经微创介入方法治疗疼痛.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 (1)治疗前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Ⅱ组比较,治疗后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Ⅲ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1例慢性疼痛住院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9.62%和57.25%.治疗前Ⅲ组患者抑郁发生率(72.3%)与Ⅰ组(37.8%)、Ⅱ组(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4%、10.3%和25.5%)及治疗后3个月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15.2%和17.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Ⅲ组患者焦虑发生率(68.1%)与Ⅱ组(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Ⅱ、Ⅲ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7.8%、43.6%和68.1%)与治疗结束后(分别为13.3%、15.4%和27.7%)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0、24.2%和2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焦虑发生率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疼痛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高,而复杂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最高;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9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