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骨髓刺激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CHANGES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RATS AFTER BONE-MARROW STIMULATION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血管外科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刺激 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大鼠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刺激后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采用骨髓刺激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取12只SPF级雄性Lewis大鼠,体重200~250 g,按是否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n=6).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EBM.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培养7 d后对贴壁细胞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荆豆凝血素1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进行EPCs鉴定及计数;同时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黏附能力.另取12只SPF级雄性Lewis大鼠制备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制备后3 d将8×106个EPCs移植至缺血侧后肢的肌肉内,按照移植EPCs来源不同将后肢缺血大鼠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n=6).EPCs移植3周后行后肢血管造影,计算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 结果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刺激组EPCs数量为(145.2 4±37.0)个/HP,大于对照组(95.2 4±39.4)个/HP(P<0.05);刺激组黏附EPCs数量为(21.8 4±4.3)个/HP,大于对照组(15.0 4±5.2)个hip(P<0.05).大鼠骨髓源EPCs移植至缺血肢体后3周,刺激组EPCs移植后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为(4.2 4±1.2)个,大于对照组的(2.7 4±0.8)个(P<0.05). 结论 骨髓刺激使骨髓源EPCs数量增加、功能改善,可能是骨髓刺激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机制之一.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血管外科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9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