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作者:
母义明
*
;
纪立农[2]
;
宁光[3,18,30]
;
李光伟
;
单忠艳
;
李焱
;
孙子林[7]
;
李延兵[8]
;
赵家军[9]
;
王卫庆[3,18,30]
;
朱大龙
;
洪天配[11,32]
;
童南伟[12]
;
周智广[13]
;
邹大进[14]
;
刘超[15]
;
李强[16]
;
郭立新[17,31]
;
彭永德[18]
;
陈璐璐[19]
;
肖新华[20]
;
余学锋[21]
;
王佑民[22]
;
姬秋和[23]
;
李启富[24]
;
李春霖
;
时立新[26]
;
李益明
;
石勇铨[14,28]
;
赵志刚
;
杨婉花[3,18,30]
;
纪立伟[17,31]
;
赵荣生[11,32]
;
吴久鸿[33]
;
机构: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4]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
[5]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中国医科大学
[6]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7]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内分泌科
东南大学
[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内科科室
内分泌内科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9]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山东省立医院
[10]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1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14]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
[15]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7]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卫生部北京医院
[1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交通大学
[1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2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内科系统
内分泌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
[2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
[26]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27]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28]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
[29]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
职能科室
医技科室
药学部
药学部/药剂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31]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
卫生部北京医院
[3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药剂科
出处:
ISSN:
摘要:
背景<br>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以及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其都有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母义明,纪立农,宁光,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2014,(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