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探讨

Surgical methods and effect of the children's consecutive esotrop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儿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连续性内斜视/外科学 双眼视觉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儿童医院22例连续性内斜视患者,均有外斜视手术矫正病史,术后继发内斜视持续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平均年龄(7.2±2.1)岁(4~11岁).方法 依据眼球外转有无受限、远近斜视角的差别和牵拉试验选择术式.所有术式均联合调整缝线技术.临床治愈标准为末次复诊眼位在+10~-10三棱镜度(PD),眼球运动无受限,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平均(16.1±5.3)个月.主要指标 术前、术后的远近斜视角、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双眼立体视功能.结果 手术前8例患者斜视角在+30 PD以内、外转有受限,行单纯外直肌复位术;3例斜视角+30~+40 PD、外转有受限,行外直肌前徙或部分截除联合复位术,5例斜视角>+40 PD、外转受限,行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6例斜视角在+30 PD以内、外转无受限,行单纯内直肌后徙术.术后第2天行缝线调整5例(22.7%).最后随访时眼位平均(-3.5±-6.4)PD,所有病例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后远期斜视度在±10 PD之内者19例(86.4%).双眼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觉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有效.眼球外转受限首选外直肌复位术.术后眼位改善显著,双眼融合立体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调整缝线技术可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儿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10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90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