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头颈部体表降温脑局部亚低温疗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EICU连云港222004 [2]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逆流倍增 头颈部降温

摘要:
1亚低温的发展历程<br>  20世纪40年代,在开胸心脏手术中,就已经开始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之后在部分脑外伤和心肺复苏的治疗中也应用了低温措施,随着脑低温治疗应用的增多,各种各样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日益显现,低温疗法渐渐被冷落下来。1987年Susto等证明轻度脑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到90年代脑低温疗法在临床应用不断增多,其效果也被逐渐夸大,到2001年,Clifton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脑低温疗法对严重脑外伤的预后没有效果,随后临床上很多科研人员对脑低温疗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使其成为一个成熟的疗法被多个指南所推荐[1‐2]。21世纪以来,科研人员对亚低温疗法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更深层次地阐述了亚低温的治疗作用。在亚低温的实现方面,也提供了较多可以选择的设施;尽管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降温部位主要集中在全身亚低温和脑部局部亚低温,现在人们已经对亚低温治疗的深度、时程、并发症、脑组织温度监测、复温的速度等有深入的了解。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江苏连云港市中医院EICU连云港222004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