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ell及Warren从胃活体标本中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1].H.pylori多定植于胃小凹黏液层下,为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慢性胃炎最常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H.pylori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H.pylori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尤高.近年来,随着各国对H.pylori感染的深入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除了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与越来越多的胃肠外疾病的发生与也有相关性,其致病机制呈多样性,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获得了进展.H.pylori感染最重要的年龄段是儿童时期,大部分成人H.pylori感染是在此阶段获得,感染最有可能在患者幼年时通过口-口或粪-口传播[2].一些非洲国家甚至高达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