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多发性硬化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患者的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of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type or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type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医证型 质子共振波谱分析 弥散张量成像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差异.方法 对45例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28例)及脾肾阳虚型(17例),并比较两型患者之间发病年龄、复发次数、病程长短、扩展伤残等级(ED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磁共振、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差异.结果 两型患者发病年龄、病程长短、复发次数、ED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病灶位置、病灶强化反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型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趋向低于肝肾阴虚型,表示脾肾阳虚型的轴索损伤趋向明显;肝肾阴虚型胆碱/肌酸(CHO/CR)比值趋向高于脾肾阳虚型,表示肝肾阴虚型的髓鞘脱失趋向明显.脾肾阳虚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比值趋向高于肝肾阴虚型、各向异性(FA)比值趋向低于肝肾阴虚型,表示脾肾阳虚型白质纤维束损伤趋向明显,两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发性硬化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患者之间可能存在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差异.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