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治疗的应用效果.万法:将101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回到监护室15 min即采取半卧位,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平卧位.分别在术后15 min、术后6、12、24h监测动脉血气(简称ABG)值变化,包括pH值(酸碱度)、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FiO2(氧合指数).观察两组患儿相同时间的肺通气及氧合状态、血液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术前采取平卧位和半卧位在同一时间段两种卧位患儿pH值均无明显变化,较平稳;PaO2在术后12 h半卧位较平卧位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在术后12h半卧位较平卧位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O2/FiO2术后15 min平卧位和半卧位均升高显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 h PaO/FiO2半卧位较平卧位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在术后24h后较平卧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监护显示: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仅轻微波动,体位变更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幼儿VSD修补术后采取半卧位与平卧位比较可有效提高肺通气及氧合效果,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辅助患儿肺功能恢复的方法,可预防肺部并发症,缩短了患儿在监护室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