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急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
临床科室
急诊科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科部
香港中文大学
出处:
ISSN:
摘要: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呼吸机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广泛应用,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尽管如此,早发和迟发的细菌感染(以下简称感染)仍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1-2].严格的感染控制策略和宽松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并不能完全消除细菌感染的威胁.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防御机制不成熟和/或有缺陷[3],更易发生严重感染或机会致病菌感染.有资料表明,约21%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至少发生过一次迟发的、培养结果阳性的败血症[1],致使住院时间延长,并更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肺疾病与出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2].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急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李耿,伍佰祥.新生儿细菌感染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7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