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星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04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毒室
出处:
ISSN:

摘要:
星状病毒(Astrovirus)首次于1975年由Appleton和Higgins用电镜检测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时发现,由于电镜下病毒颗粒呈星形,因此被Madeley和Cosgrove命名为星状病毒.对志愿者和自然感染者的研究均证实星状病毒与腹泻密切相关.世界各地均已有星状病毒感染的报道,既可散发也可以引起暴发流行,亦可引起医源性感染.与轮状病毒相似,星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2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住院腹泻患儿中星状病毒检出率为2.5%~9.0%,目前认为星状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轮状病毒.此外,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也是星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接受骨髓移植及联合免疫缺陷患者发生星状病毒感染均已有报道.星状病毒亦是健康成年人发生胃肠炎的病因之一[1].应用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可将星状病毒划分为7个血清型(serotype)HastV-1~HastV-7,最近数据库中又报道了血清型8(HastV-8).Noel等[2]将星状病毒分为7个基因型(genotype),并且证明这7个基因型与血清型的划分是一致的.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4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毒室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