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高级检索
首页
高影响力文章
专家学者
组织机构
临床试验注册
专利标准
指南共识
统计分析
知识图谱
成果统计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人脑动脉瘤及其皮层小动脉组织72-和92-KDaⅣ型胶原酶mRNA的原位杂交研究
104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作者:
韩利江
*
;
赵继宗
;
王硕
;
张东
;
孙异临
;
机构:
[1]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重点科室
诊疗科室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2]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电镜室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3):
ISSN:
1001-2346
关键词:
脑动脉瘤
病理
原位杂交
胶原酶
摘要:
目的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及其皮层小动脉标本中MMP2 、MMP9、TIMP1、和TIMP2、的mRNA, 并定位产生它们的细胞。试图解释为什么脑动脉瘤的分布具有部位倾向性。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MMP2、MMP9、TIMP1、和TIMP2 antisense cRNA探针与脑动脉瘤及同一患者的皮层小动脉组织进行原位杂交, 定位产生它们的细胞。并用sense cRNA探针进行阴性对照。结果 所有脑动脉瘤标本中均见MMP9 mRNA 阳性杂交信号。在内膜, 尤其是内弹力层部位, 阳性杂交信号密集存在。脑动脉瘤壁内弹力层消失。动脉瘤患者的皮层小动脉标本中未发现MMP9 mRNA阳性杂交信号; 其内弹力层完整。在以上两种组织中均未发现MMP2 和TIMP1,2 mRNA的阳性杂交信号。结论 某些因素引起局部脑动脉的MMP9 mRNA增多, 导致局部内弹力层断裂、消失, 甚至动脉壁全层结构的破坏, 从而进一步引发脑动脉瘤的形成, 而MMP9 mRNA分布相对较少的部位无动脉瘤形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韩利江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韩利江,赵继宗,王硕,等.人脑动脉瘤及其皮层小动脉组织72-和92-KDaⅣ型胶原酶mRNA的原位杂交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3):
相关文献
[1]白明胶酶与囊性脑动脉瘤发病关系的研究
[2]细菌性颅内动脉瘤72-和92-KDa IV型胶原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mRNA的原位杂交
[3]脑动静脉畸形Ⅳ型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的原位杂交研究
[4]动眼神经麻痹246例的病因分析
[5]颅底动脉瘤的眼部改变
[6]儿童颌部Burkitt's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7]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综合治疗
[8]FISH技术检测胶质瘤患者PTPRZ1-MET融合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胶质瘤1p/19q联合缺失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0]11号20号染色体非整倍体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