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中低温全流量与深低温低流量两种灌注方式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矫治术中的应用

The effects of two per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abnormality originated from pulmonary arter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小儿心脏中心100029
出处:
ISSN:

关键词: 灌注方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中低温全流量与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矫治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8年8月行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矫治术患儿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8~36(29.19±19.43)个月,体质量7.4~35.0(11.73±9.99)kg,心胸比(C/T)0.70±0.09.按照体外循环辅助方式分为中低温全流量组(A组)和深低温低流量组(B组);均在静脉吸入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ALCAPA矫治术,同期矫治合并心脏畸形.A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36(28.64±16.30)个月,体质量7.4~31.0(12.25±10.33)kg,心胸比(C/T)0.71±0.07.B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31(25.85±16.60)个月,体质量6.7~35.0 kg(10.38±3.67)kg,心胸比(C/T)0.69±0.06.结果 全组51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A组3例,B组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行体外膜肺氧合辅助7例,A组5例,B组2例.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冷停搏液灌注次数及灌注量、术后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室颤发生率、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2例(A组20例,B组22例),随访时间17(3~29)个月.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增加(0.53±0.15对0.66±0.14,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深低温低流量辅助可以有效缩短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提高术中心肌保护效果,减轻手术视野回心血量,减少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改善手术治疗疗效.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小儿心脏中心100029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儿童心血管病中心小儿心脏中心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