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动脉炎( 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可导致不同部位动脉的节段性狭窄、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并出现相应部位缺血的临床表现. 从病程来讲影像学的诊断对于目前TA的血管腔内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对手术和腔内治疗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对中晚期的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一目了然,对临床医师制定和实施手术有肯定的指导意义. 近来随着影像学手段的发展,MRI、超声等方法在观察血管腔的同时还可观察血管壁的改变,如血管壁水肿及纤维化,可以实现TA的早期诊断.由于TA起病隐匿,管壁逐渐增厚导致管腔狭窄,直至血管闭塞可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患者受累脏器缺血而出现临床表现时,血管壁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或严重并发症[2]. 研究表明,有2/3的患者日常活动受到影响,约25%的患者失去工作能力, 74%的患者出现脏器功能受损,而47%的患者最终致残[1]. TA发病人群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其致残率高、预后极差,给患者和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TA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原先一些检查缺陷如血管狭窄假阳性、检查范围有限等均已有明显改善. 欧洲风湿病联盟( EULAR )发表了大血管炎影像学临床应用推荐[3] ,使得临床医生可以应用合理的影像学手段在早期诊断TA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