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血管外科
临床科室
血管科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不稳定斑块
循环标志物
损伤机制
蛋白因子
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1],其临床危险性不仅在于斑块进展过程中颈动脉管腔狭窄致颅内供血不足,还在于斑块进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引发斑块的不稳定性变化从而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引起的远端颅内循环栓塞,其中斑块不稳定性的形态学主要变化包括斑块表面破溃、钙化成分及变化、纤维帽变薄、巨大脂质核心形成、新生血管形成、斑块内出血、继发血栓形成[2-3],细胞分子学水平变化主要包括平滑肌细胞增生、巨噬细胞聚集、细胞外脂质聚集、T淋巴细胞聚集等[4].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81570435,81870340)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血管外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血管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任金锐,杨耀国,陈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相关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37(11):1038-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