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艾灸等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6例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3岁,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水、胃肠动力药、广谱抗生素、维持水电质酸碱平衡、补充热量、补液以及一般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尽早辅助下床活动,重症患者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低流量吸氧;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艾灸治疗,针灸选穴太冲、三阴交、阳陵泉、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内关、中脘.艾灸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选择气海、下脘、天枢、下肢选下巨虚、上巨虚、足三里等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整体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痊愈8例,好转24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74.42%,观察组痊愈13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胃动素和胃电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32例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其中有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要求使用术后镇痛治疗,其余11例患者采用了全身麻醉,均给予静脉术后镇痛.经对比发现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经治疗后排气、排便时间略长于非硬膜外镇痛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较高,中医治疗具有微创、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临床实用价值高,安全有效,可以常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