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
出处:
ISSN: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胎儿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发育障碍或出生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是控制心脏发育的基因产生突变以及这些基因在时间(发育阶段)和空间(组织特异性)调控表达异常引起的。CHD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是婴幼儿非感染性疾病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据国外文献报道的数据显示,CHD的发病率为(5.4~16.1)/1000[2],而国内文献报道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中,CHD的发病率为25.1/10000[3]。CHD可因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导致身体运动耐力下降、脑发育延迟、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艾森曼格综合征、血栓栓塞、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以及死亡[4-6]。近年来,随着对心脏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了一系列参与心脏发育转录调节、信号传导和形态发生的关键基因,随后遗传学分析证实多个基因参与了CHD的发病[7]。随着对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功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在CHD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识别遗传缺陷对CHD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近年来的CHD分子遗传学机制方面,对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以及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