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浅谈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北京100029
出处:
ISSN:

摘要: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AF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5%)是非AF患者的2~7倍[1]。国内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患者AF的卒中发生率为24.8%,且有明显随年龄增加的趋势,80岁人群以上卒中患病率高达32.9%[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对于这类患者的卒中预防具有关键性的影响[3-4]。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目前已有多种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tion,OAC)应用于临床,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目前国际上最新治疗指南明确推荐,伴有卒中风险的AF患者应该接受OAC治疗,而不是效果稍逊的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治疗[5-6]。然而,来自GLORIATM-AF登记研究计划的最新全球性数据结果显示,中国AF患者华法林使用率最低,仅为20.3%,欧洲则最高,使用率达63.9%;此外,大多数中国患者(53.7%)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而欧洲则为27.1%。影响OAC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判断OAC的使用时机和合理使用OAC是关键,现将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39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