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P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m-triggered Sequential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100730 [2]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3]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影像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房纤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

摘要:
目的 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比较,评估二者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方法 对4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AF患者行二代128层双源CT增强扫描.随机分为两组:组1共21例(序列组),使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组2共19例(螺旋组),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基于AHA-15段冠状动脉分段法及4级评分法(1分-优秀至4分-差),由两位阅片者独立对所有冠状动脉按节段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及有效放射剂量.结果序列组平均心率(94±25)次/min,心率波动(69±25)次/min;螺旋组平均心率(86±22)次/min,心率波动(65 ±22)次/min,组间平均心率(t=1.019,P=0.315)及心率波动(t=0.598,P=0.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列组与螺旋组的图像质量优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 ±0.55 vs 1.25 ±0.55;Z=-1.290,P=0.197);序列组的有效放射剂量较螺旋组显著降低(4.90±1.62 mSv vs 10.04 ±3.57 mSv;t-5.988,P=0.000).结论 AF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相比,可以提供同样高质量的图像满足诊断需要,同时有效减低放射剂量.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10073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6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