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左冠脉结扎致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证的病理机制研究

Pathogenesis of qi deficiency syndrome of CHD myocardial ischemia induced by left coronary ligatio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2]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肌缺血 气虚证 炎症 心肌重构 大鼠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不同病理阶段气虚证可能的病理机制及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证的动物模型,全面动态采集四诊信息,术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动物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结合宏观体征与相关理化指标,确立术后4、45 d模型组大鼠均为气虚证.4d时,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TNF-α、IL-1、IL-6分别上升了5.52%、16.45%、43.95%(P<0.05),MMP-2、MMPO变化不显著(P>0.05);术后45 d,MMP-2、MMP-9分别上升了15.05%、28.08% (P <0.05),而炎症因子浓度下降,如IL-6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术后4d炎症因子IL-1、IL-6、TNF-α等浓度升高,表明炎症反应主导了该阶段气虚证的病理机制;而45 d虽同为气虚证,但其表现主要为MMP-2、MMP-9等心肌重构、心功能低下等相关指标的改变,炎症因子浓度则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见,气虚证在心肌缺血不同病理阶段主导病理机制不尽相同,研究其机制将为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61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71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