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汗孔角化症的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53
出处:
ISSN:

摘要:
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临床以边缘堤状疣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为特点,组织学以角质样板层为特点.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外显不全并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但是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免疫抑制、创伤、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丙肝病毒)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PK.依据临床表现,分为经典斑块型(PK of Mibelli)、播散性浅表性(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PK)、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K)、掌跖点状(PK punctate palmaris et plantaris)、掌跖点状合并播散性(palmaris et plantaris disseminate PK)、疣状(ptychotropica PK)、线状(Linear PK)、发疹性瘙痒性丘疹型(eruptive pruritic papular porokeratosis)等,其中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PK最常见[1].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发疹性瘙痒性丘疹型PK伴有明显瘙痒.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