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恒河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of white matter fiber bundles in rhesus model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 导出 |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室北京100053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摘要: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恒河猴脑梗死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方法 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恒河猴,平均年龄(8.0±1.5)岁,平均体质量(9.6±1.2)kg.采用恒河猴自体血栓制备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再通模型,闭塞后2.5 h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分别于脑缺血后4 h、7 d、30 d进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TI检查.对比梗死侧(梗死灶、额叶、小脑)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白质纤维束数量的改变.结果 梗死侧梗死灶的FA及纤维束数量均具有7d下降、30d升高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后4h、7d、30 d的FA分别为0.301±0.045、0.200±0.050、0.305±0.026,纤维束数量分别为43.0±1.6、22.8±11.0、31.3±6.4;F值分别为8.223、7.861,均P<0.05).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侧的额叶、小脑及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FA和纤维束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TI及DTT技术能较好地评价脑梗死恒河猴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室北京1000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