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训练对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及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30例,均为初发卒中,病程3个月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偏瘫运动治疗及感觉功能训练,感觉训练2次/d, 30 min/次,5 d/周。在感觉功能训练前,试验组另进行阳极tDCS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tDCS假刺激,即电刺激仪仅进行正常显示,无刺激电流输出;均2次/d, 20 min/次,5 d/周。疗程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治疗前后的上肢感觉、上肢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感觉、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变部位(左半球、右半球)。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和病变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感觉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71,P(0.01)。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感觉评分分别为(5.9±1.8)、(10.5±1.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FMA感觉评分分别为(6.1±1.8)、(8.7±1.6)分。两组患者治疗前FMA感觉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治疗2周后,试验组FMA量表上肢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MA感觉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713.93,P(0.01)。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运动评分分别为(13±4)、(41±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运动评分分别为(14±4)、(36±3)分。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运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治疗2周后,试验组FMA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运动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33,P(0.01)。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MBI评分分别为(18±8)、(60±1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MBI评分分别为(15±6)、(44±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M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治疗后,试验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tDCS结合感觉训练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感觉功能和偏瘫侧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本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