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小血管病所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白质结构损害与认知下降的关系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 [2]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北京100190 [3]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100876 [4]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北京100053
出处:
ISSN: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白质结构损害 认知评估

摘要:
目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亚型,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为VCIND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但传统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不能较好阐明结构改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本项目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探讨VCIND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及其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DTI对31名VCIND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全脑246个脑区的白质连接完整性检测,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评估。然后分析患者各脑区DTI各向异性程度值(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中介分析。结果 VCIND患者全脑246个脑区中的部分关键区域发生了显著的白质连接改变,尤其额叶脑区显著。FA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正相关,MD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负相关。中介分析发现VCIND患者白质结构连接的改变介导了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的改变。结论本研究显示DTI可以为VCIND的早期诊断及认知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 [4]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变性病与记忆障碍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北京1000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