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登记号:
注册时间:
项目类型:
本院角色:
多中心研究:
参与国家:
招募状态:
试验分期:
研究疾病/适应症:
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
药物名称:
药物类型:
伦理委员会审批:
批准本研究的伦理委员会名称:
伦理委员会审批时间:
研究单位:
[1]北京肿瘤医院
[2]浙江省肿瘤医院
[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4]中日友好医院
[5]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7]辽宁省肿瘤医院
[8]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9]贵州省人民医院
[10]北京朝阳医院
[11]北京医院
[12]天津市肿瘤医院
[13]湘雅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4]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16]宁波第二人民医院
[17]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8]济南军区总医院
[1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20]河南省人民医院
[2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院
[24]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5]南京鼓楼医院
[2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7]河南省肿瘤医院
[28]云南省肿瘤医院
[29]广东省人民医院
[30]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31]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3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34]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35]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3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3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40]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41]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2]福建省立医院
[43]浙江医院
[44]海南省人民医院
[45]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46]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47]北京朝阳医院
[4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50]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在DLBCL初治患者中,比较两组用药治疗6个周期后的总缓解率。 次要目的:在初治DLBCL患者中,比较两组用药1.治疗的安全性;2.6个周期后完全缓解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1年无事件生存率和1年总生存率;3.免疫原性;4.分析在两组用药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发生输液相关反应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