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Expertconsensuson dignosiscriteriafor multiplesystem atrophyin Chin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执笔作者机构: [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5]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刊名:
ISSN:
年份:
卷:
期:
页码: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诊断

摘要: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于1969年被首次命名,是一种中老年起病,以进展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帕金森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及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最初,MSA分为橄榄脑桥小脑萎缩、黑质纹状体变性和Shy-Drager综合征3种亚型[1].但MSA的自主神经症状多伴有帕金森症状和/或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表型,因此,1998年Gilman等[2]将MSA改分为MSA-P亚型和MSA-C亚型,取消了Shy-Drager综合征的称谓.

语种: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 ◇北大核心 ◇CSCD-C ◇中华系列

专家组成员:
万新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王丽娟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王振福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王晓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王铭维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卢晓东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叶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 叶钦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乐卫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刘卫国 (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刘艺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刘春风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刘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 刘焯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孙圣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孙相如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科) 肖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邹海强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 张宝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张振馨 (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陈先文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陈海波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邵明 (四川省康复医院神经内科) 罗晓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罗蔚锋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承欧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胡兴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 徐评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陶恩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 黄卫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商慧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梁秀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彭国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蒋雨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程焱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谢安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靳令经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薛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本院专家组成员:
陈彪[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唐北沙 (bstang7398@163.com) 陈生弟 (chen sd@medmail.com.cn)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