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常伴发继发性肌肉、骨骼畸形.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脑瘫发病率可达0.20%~0.35%[1],中国现有脑瘫患者约500万,且每年以5万的速率递增.脑瘫是目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随着患儿日益成长,可伴发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继发性功能障碍和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2].80%的脑瘫患儿以痉挛为主要核心症状[3],如果其痉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痉挛肌群会持续过度活动,而拮抗肌群则会持续被动牵伸,如此反复可导致患儿明显的运动受限和姿势异常,如步行困难、”剪刀腿”、尖足和蹲伏步态等;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患儿的痉挛肌群与骨骼生长速度不匹配,易于诱发跟腱挛缩、腘绳肌短缩或髋关节脱位等继发畸形.因此,合理控制和处理脑瘫患儿肢体痉挛,可减少或防止患儿继发性不良代偿和功能损害,这对改善和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