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神经机制与分类模型探索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53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电微状态 图论分析 视空间忽略 机器学习

摘要:
目的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resting-stat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rEEG)探讨视空间忽略(visuospatial neglect, VSN)的脑网络重构与动态活动特征,并构建分类模型以辅助其识别。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8月—2024年12月的脑卒中患者,根据纸笔测试分为VSN组(n=22)、非VSN组(n=21),同时招募健康对照组(n=20)。对采集的rEEG进行微状态分析和脑网络构建,提取微状态参数和图论指标,并构建4种机器学习模型(logistic回归、朴素贝叶斯、K近邻和决策树)。结果 VSN组相较于非VSN组在微状态C的平均持续时间和覆盖率上显著升高,在微状态D的覆盖率和发生率上显著降低。图论分析显示,VSN组平均聚类系数相较非VSN组升高,在额中央区域(C1、CZ)的度中心性显著低于非VSN组,而在顶枕区域(P5、P3、PO7、PO5)的度中心性则显著高于非VSN组。分类模型中,logistic模型与朴素贝叶斯模型表现较佳,其中微状态C的平均持续时间占据较高的贡献比例。结论 VSN患者呈现出特异的脑电微状态重构及功能连接模式调整。微状态特征在识别中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可辅助VSN的早期识别与个性化干预。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53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804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85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