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多重影像评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
出处:
ISSN:

关键词: 影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特征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多重影像评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方法联合多重影像评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 4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占比、动脉血管病理改变、梗塞责任血管以及梗死机制。结果 (1)男性发生占比高于女性(74.7%vs 25.3%; P (0.001)而发病年龄则小于女性[(58.83±12.56)岁vs (63.37±13.27)岁;P (0.000 1],50~69岁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期(57.87%);(2)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为最常见危险因素(28.65%);(3)动脉粥样硬化(62.9%)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管壁最主要病理改变,也是最常见病因;39.2%的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4)67.4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于颅内动脉,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58.33%)高于后循环(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5)动脉到动脉栓塞、局灶穿枝动脉闭塞,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发病机制,其中动脉到动脉栓塞为主要发病机制。结论多重影像评估的大样本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不同性别发病占比、动脉血管病理改变、责任血管发生率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对指导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救、二级预防、早期筛查及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8243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1002 更新日期:2025-1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