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muse技术在改善脑胶质瘤扩散张量成像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 [2]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通用电气医疗(中国)有限公司临床市场部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胶质瘤 白质纤维束 纤维束密度 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多元灵敏度编码技术的扩散张量成像(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USE DTI)技术在改善颅内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精确显示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宣武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脑胶质瘤的患者21名,分别进行MUSE DTI序列和基于单次激发的平面回波成像的扩散张量成像(single shot echo planner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S-EPI DTI)的常规序列扫描,并且对两组DTI图像进行全脑白质纤维束追踪重建。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MUSE DTI和SS-EPI DTI扫描的胶质瘤周边区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包括图像清晰度、畸变程度、磁敏感伪影、重建后的白质纤维束走形方向与结构像是否一致,定量测量肿瘤周边区域的信噪比和纤维束密度值(fiber density index, FDi)。两组图像的质量综合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胶质瘤周边区域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以及FDi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USE DTI组和SS-EPI DTI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4,5)、3(2,3)[M(P25,P75),Z=0.87,P<0.01];胶质瘤周边区域的SNR为65.43±32.91、23.41±21.21(P<0.01);FDi值为0.83±0.87、0.68±0.71(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综合评分、肿瘤周边区域的SNR和FD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USE DTI技术能够改善脑胶质瘤周边区域的图像质量,提高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可视化精确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 [2]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 [2]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3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3 更新日期:2025-03-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