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技科室
科技平台
核医学科
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摘要:
<正>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第二位原因,致残的第三位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60%~70%,全球年发病人数高达1200万,我国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年发病人数达383万[1-2]。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基于不同的模式识别算法,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督学习或非监督学习,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缺血改变识别、责任血管定位、梗死和缺血定量及发病时间预测。本研究对人工智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人工智能常用算法人工智能学习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在医学领域最常用的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是应用算法来解析、学习数据,对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做出决策和预测,其特点在于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模型。机器学习传统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神经网络等。随着算法的进步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优化,2006年提出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并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其特点在于试图模仿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处理信息的模式。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主要的算法和手段,核心思想是模拟人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接受到信息,处理完后传递给与之相邻的所有神经元,从而构成神经网络,常见形式为人工神经网络,其中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应用最广泛[3]。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3005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Z19001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於帆,Arman Sha,张苗,等.人工智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03):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