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神经科系统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中心,北京 100093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3,39(3):226-231.
ISSN:
1001-2346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脊髓空洞症
治疗结果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关节撑开融合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BI)合并寰枢椎脱位(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BI合并AAD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线片评估患者植入融合器的位置;通过颈椎CT矢状位图像测量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CLV)和寰齿间距(ADI)评估BI和AAD的复位程度;通过颈椎MRI矢状位图像测量延髓颈髓角(CMA)和脊髓空洞占位率评估延颈髓腹侧受压和脊髓空洞的程度;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43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或感染等情况发生。4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
M(
Q1,
Q3)]为6(3,9)个月,术前、术后CLV分别为(12.8±3.8) mm、(5.8±4.0) mm(
t=-0.51,
P<0.001);ADI[
M(
Q1,
Q3)]分别为5.0(4.2,5.8)mm、1.3(0,2.7) mm(
Z=-5.70,
P<0.001);CMA分别为(129.3±9.9)°、(151.0±8.4)°(
t=7.81,
P<0.001);脊髓空洞占位率[
M(
Q1,
Q3)]分别为67.9%(48.0%,75.5%)、41.6%(23.1%,53.6%)(
Z=-5.53,
P<0.001);CMA与脊髓空洞占位率呈负相关关系(
r=-0.44,
P<0.001);末次随访显示,患者的JOA颈椎评分[
M(
Q1,
Q3)]由术前的12.5(11.0,14.0)分提高至14.5(13.0,15.3)分(
Z=-5.73,
P<0.001)。
结论: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BI合并AAD,解除腹侧压迫后脊髓空洞明显缓解,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基金: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1212059);2021年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 xMLX2U2158);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u∠⊥JnuDu1)
第一作者:
菅强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中心,北京 100093
通讯作者:
陈赞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菅强,段婉茹,刘振磊,等.后路寰枢关节撑开融合技术治疗伴有脊髓空洞症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3,39(3):22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