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Pubmed体系:
English Abstract;Journal Article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2]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029
[3]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银川750001
[4]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昆明650100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乌鲁木齐830054
[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杭州31000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7]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沙410008
[8]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岛266000
[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合肥230001
[1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州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济南250012
[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哈尔滨150001
[13]山东大学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鼻科,济南250299
[1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032
[15]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烟台264000
[16]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安710032
[17]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00
[1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沈阳110001
[19]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65
[2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春13003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21]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拉萨850000
[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沈阳11000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23]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沙410005
[24]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海口570311
[2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杭州310009
[2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广州51008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7]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石家庄050000
[28]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郑州450003
[29]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昌330006
[3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宁530021
[3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太原030001
[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053
外科系统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
[3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35]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和浩特010059
[3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州350005
[3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38]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汉430060
[39]青海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宁810000
[40]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津300350
[4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40
[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郑州450052
[4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阳550004
[44]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济南250021
[4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京210029
江苏省人民医院
[4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7]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合肥230022
出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6):579-588.
ISSN:
1673-0860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流行病学研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发病率
预后
摘要: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嗅觉和味觉障碍发病率、发病特征、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中国45家三级甲等医院及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的横断面研究。研究通过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2月21日共8周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健康状况、吸烟饮酒史、疫苗接种史、感染前后的嗅觉和味觉功能、感染后的其他症状以及嗅觉味觉障碍的持续时间和改善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自报的嗅觉味觉功能。采用
χ2检验、Losgistic回归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①获得35 566份有效调查问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嗅觉味觉障碍的发病率为67.75%(24 096例);其中女性为47.70%(16 966例),高于男性的20.05%(7 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67.013,
P<0.001);18~40岁年龄组较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出现嗅觉味觉障碍(
χ2=120.210,
P<0.001)。②性别(
OR=1.564,95%
CI为1.487~1.645)、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OR=0.601,95%
CI为0.517~0.698)、口腔健康状况(
OR=0.881,95%
CI为0.839~0.926)、吸烟史(
OR=1.152,95%
CI为1.080~1.229)、饮酒史(
OR=0.854,95%
CI为0.785~0.928)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味觉障碍的发生相关(
P值均<0.001)。③尚未恢复嗅觉味觉功能的患者中44.62%(4 391/9 840)伴鼻塞、流涕,32.62%(3 210/9 840)伴口干、咽痛。嗅觉味觉功能的改善情况与伴随症状的持续与否有相关性(
χ2=10.873,
P=0.001)。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嗅觉味觉VAS分别为8.41、8.51分,感染后分别降至3.69、4.29分,截至调查时可恢复至5.83、6.55分。嗅觉障碍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5 d,味觉障碍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2 d。0.50%(121/24 096)的患者嗅觉味觉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8 d。⑤嗅觉、味觉障碍总体的自报改善率为59.16%(14 256/24 096)。性别(
OR=0.893,95%
CI为0.839~0.951)、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OR=1.334,95%
CI为1.164~1.530)、头面部外伤史(
OR=1.180,95%
CI为1.036~1.344,
P=0.013)、鼻腔健康状况(
OR=1.104,95%
CI为1.042~1.171,
P=0.001)和口腔健康状况(
OR=1.162,95%
CI为1.096~1.233)、吸烟史(
OR=0.765,95%
CI为0.709~0.825)、伴随症状持续与否(
OR=0.359,95%
CI为0.332~0.388)对嗅觉味觉障碍的预后有影响(以上除标注外,
P值均<0.001)。
结论:①女性、有吸烟史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易发生嗅觉味觉障碍;②接种4针疫苗、有饮酒史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更不容易发生嗅觉味觉障碍;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嗅觉味觉功能多数在一定程度上自发改善,但短期内未能恢复至原有水平,少数可能长期存在;④男性、接种2针和3针疫苗、无吸烟史、无持续的伴随症状、既往有头面部外伤史以及有鼻腔口腔健康问题的患者更易恢复嗅觉味觉功能。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2090);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项目
(2022‑NHLHCRF‑YGJE‑02)
PubmedID:
37339898
第一作者:
刘梦帆
共同第一作者:
马瑞霞;曹现宝;张华
通讯作者:
程雷;刘剑锋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梦帆,马瑞霞,曹现宝,等.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嗅觉和味觉障碍的发病率和预后:35 566份中国多中心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6):57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