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features of post-traumatic olfactory dysfunction and non-post-traumatic olfactory dysfunction: a follow-up stud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外伤性嗅觉障碍 临床特点 嗅觉功能 味觉功能 随访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12首次诊断为外伤性嗅觉障碍并完成14~473 d随访的202例患者(来自1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临床资料.按嗅觉障碍病因进行分组(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65例,非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137例),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年龄(岁)、性别、嗅觉功能(Sniffin'Sticks)、味觉功能(三滴法)、嗅觉诱发电位及嗅通路MRI特点.结果:外伤性嗅觉障碍组年龄(40±11岁)与非外伤性嗅觉障碍组年龄(47±15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嗅觉功能上,外伤性嗅觉障碍组分值(TDI)为(12±5),非外伤性嗅觉障碍组为(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嗅觉诱发电位中经嗅觉特异刺激剂刺激引出P2波潜伏期在外伤性嗅觉障碍组(483±82 ms)与非外伤性嗅觉障碍组(418±64 m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味觉功能(三滴法)上,经嗅觉特异刺激剂刺激波的振幅、经三叉神经刺激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及嗅通路MRI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4~473 d随访,65例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中有9例失访,8.9%(5/56)的患者嗅觉功能有提升,5.4%(3/56)的患者味觉功能有提升,5.4%(3/56)的患者嗅味觉功能同时有提升.结论:头部外伤是导致嗅觉丧失的主要病因.在本临床观察中,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表现更为年轻,可能与年轻患者在社会活动中更为活跃有关.且在嗅觉功能上多表现为嗅觉丧失.外伤性嗅觉障碍患者味觉功能相对于嗅觉功能更难恢复,推测味觉中枢在外伤中相对于嗅觉中枢更易受损.

语种:
PubmedID: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