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广州 51028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温州 325015
[3]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西安 710032
[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神经科系统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支架
栓塞
抗血小板药物
预后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围手术期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17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1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00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11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65例)。根据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负荷量氯吡格雷组(
n=87)、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
n=212)、替罗非班组(
n=118),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Ⅰ级351例(84.2%),Ⅱ级44例(10.6%),Ⅲ级22例(5.2%)。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4例(10.6%),死亡4例(1%)。负荷量氯吡格雷组、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分别为5.7%(5/87)、5.7%(12/212)、0.8%(1/118),替罗非班组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低于负荷量氯吡格雷组、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患者预后良好360例(86.3%),预后不良57例(1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
OR=3.407,95%
CI:1.620~7.166,
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3级(
OR=11.445,95%
CI:3.584~36.547,
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4级(
OR=88.951,95%
CI:14.519~544.948,
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5级(
OR=64.949,95%
CI:12.809~329.325,
P<0.001)、置入多个支架(
OR=4.709,95%
CI:1.215~18.248,
P=0.025)是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年龄、置入支架数量、术前Hunt-Hess分级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最佳诊断界值为0.500,此时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833。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替罗非班作为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安全性高,老年、术前Hunt-Hess分级≥3级、置入多个支架的患者易预后不良。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080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A1515010980)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广州 510282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曾恒,钟鸣,杨楠,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多中心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3,22(7):65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