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内科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脑功能疾病调控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系统
科技平台
神经内科
脑功能疾病调控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3]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
[4]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睡眠纺锤波
自主神经
庞加莱图
多导睡眠监测
脉搏传导时间下降指数
摘要:
目的 睡眠纺锤波有促进认知的功能,本文探讨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进而改善睡眠和认知提供佐证。方法 对50例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得到睡眠结构相关参数、脑电功率谱、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生理参数。分别计算各参数以及年龄、性别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Ⅱ期纺锤波指数及特征(频率、时长和波幅)的相关性。其中庞加莱图中的SD1代表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正指标,SD2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逆指标;脉搏传导时间(PTT)下降指数代表血管交感神经稳定性。结果 SD1(β=-0.512,P<0.05)和PTT下降指数(β=-0.271,P<0.05)与纺锤波指数分别呈负相关,SD2与纺锤波指数呈正相关(β=0.474,P<0.05)。睡眠期变化指数、NREMⅠ期占比和皮质EEG微觉醒指数均与纺锤波指数呈低度负相关(r=-0.316,r=-0.359,r=-0.326;均P<0.05)。年龄与纺锤波指数呈负相关(β=-0.422,P<0.05)。深睡期δ功率与纺锤波幅度呈正相关(β=0.65,P<0.001)。未发现性别与纺锤波有相关性。结论 睡眠纺锤波的产生依赖于良好的睡眠及稳定的自主神经。其与认知相关,能反映神经突触连接的强度,这为临床干预和调节纺锤波提供了佐证,也为评价认知和大脑功能提供了新的生理指标。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马慧娟,刘春燕,王桂芳,等.睡眠纺锤波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4,37(0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