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卓越:领军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
门诊科室
重症医学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扩大胸腺切除术
延迟拔管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MG并行扩大胸腺切除术且存在气管插管、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超过48 h,分为延迟拔管组和成功拔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G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延迟拔管组15例(15.8%),成功拔管组80例(84.2%)。与成功拔管组比,延迟拔管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94.0 h 比 15.5 h,
P<0.001)、住ICU时间(7.1 d比 1.7 d,
P<0.001)、总住院时间(16.0 d 比 9.1 d,
P<0.001)明显延长。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型、病理分型、术前用溴比斯的明剂量、围手术期肺炎、肺功能异常、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率、抬颈时间>20 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服用溴比斯的明的剂量每增加60 mg/d、病理分型为胸腺瘤、围术期肺炎、术前肺功能异常,使延迟拔管的风险分别增加29%(
OR=1.290,95%
CI 1.090~1.714)、1%(
OR=1.009,95%
CI 1.002~1.034)、3.9倍(
OR=4.977,95%
CI 1.486~10.939)及64%(
OR=1.635,95%
CI 1.396~2.682)。抬颈时间>20 s可使延迟拔管的风险降低48%(
OR=0.524,95%
CI 0.322~0.794)。
结论:术前服用较大剂量的溴比斯的明、术前肺功能异常、病理分型为胸腺瘤及围术期肺炎是MG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抬颈时间超过20 s可降低延迟拔管的发生风险。对延迟拔管高风险的MG患者拔管前行抬颈试验判断肌肉力量,可降低气管插管复插率及其副作用。临床应早期识别此类患者,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谨慎拔管,避免再次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损伤。
基金: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2023‑02‑21)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王美平,孙雪琪,姜利,等.重症肌无力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25,64(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