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3
内科系统
科技平台
心脏科(内科专业)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内科,北京100037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
发炎
炎症
蛋白组学
院内死亡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内死亡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所有AMI患者,探索与AMI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前瞻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AMI患者,通过Olink蛋白组学分析死亡相关的蛋白和富集信号通路。结果:回顾性纳入2 325例患者,其中非死亡组2 250例,死亡组75例,AMI的院内病死率为3.23%(75/2 325)。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72(64,80)岁比63(55,71)岁],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69.0(26.7,136.6)ng/L比18.2(9.4,36.5)ng/L、45.7(28.7,50.5)mg/L比5.5(2.0,17.2)mg/L、12.0(9.8,14.1)× 10
9/L比8.9(7.2,11.2)× 10
9/L、9.8(7.8,12.1)× 10
9/L比6.5(4.7,8.8)× 10
9/L](
P<0.01)。前瞻性研究中共纳入86例患者。蛋白组学结果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壳聚糖三糖苷酶1、补体成分C1q受体、蛋白δ类似物1等61种分子标志物与AMI后院内死亡独立相关(
P<0.05)。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炎性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凋亡等通路。三叶因子3、基底膜蛋白多糖、转化生长因子15、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表面受体、连接黏附分子等22种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0.9,揭示了其预测AMI后院内死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论:炎性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参与AMI院内死亡,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新靶点。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3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韩雪雪,张天行,张豪,等.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分子标志物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5,48(1):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