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226例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早期CT随访研究

The early image follow-up of CT scan after treatment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226 cases lung malignant neoplasm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北京,100053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肺肿瘤 导管消融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早期CT影像改变.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因肺部恶性肿瘤于本院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患者226例,共计消融瘤灶233个,分析评价治疗后瘤灶的CT影像改变.患者中原发性肺癌201例,肺转移癌25例.接受射频消融的瘤灶直径最小1.00 cm,最大10.60 cm,平均(4.36±2.45)cm.平均随访时间13.61个月(范围1~30个月).CT影像改变的评价由3名影像科医生和3名胸外科医生共同完成.结果 最常见的CT表现是治疗后立即出现消融瘤灶周围肺组织内磨玻璃样改变,共有215例患者(95.13%,215/226)发生,多在1个月内吸收;191患者(84.51%,191/226)治疗后瘤灶立即出现增大,127例患者(56.19%,127/226)消融瘤灶内多发小空泡形成;51例患者(22.57%,51/226)空洞形成;121例患者(65.05%,121/186)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胸部CT扫描提示病灶有增大;66例(46.15%,66/143)、57例(50.89%,57/112)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CT复查时病灶缩小.结论 射频消融瘤灶周围的磨玻璃样改变、空洞及多发小空泡形成,以及胸膜改变是射频消融治疗后最常见的CT所见.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内病灶多表现为增大,治疗后6个月病灶缩小.CT是射频术后评估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北京,100053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北京,1000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9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