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价值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运动障碍 预后

摘要: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扩散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区的扩散张量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20例,分别于发病<7 d,15d,1、3、6个月进行5次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脑梗死区相对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rFA),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脑梗死区rFA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20例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梗死灶rFA持续降低,3个月后开始缓慢上升,但始终低于发病早期(<7 d)病灶的rFA(F=6.410,P=0.000);与发病7 d内比较,1、3个月时梗死灶rFA的降低程度与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03,P<0.05;r=-0.517,P<0.05).DTT显示,皮质脊髓束中断、移位、纡曲等改变,皮质脊髓束的受累程度与脑梗死后3个月Fugl-Meyer量表评分预后呈负相关(r=-0.716,P<0.05).结论 脑梗死区rFA随病程呈动态变化;rFA的降低程度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均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早期评价脑梗死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39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