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线粒体复合体抑制剂所致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异同,为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Lewis大鼠经鱼藤酮(RT)皮下注射建立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采用一般行为学观察,旷场实验,斜板实验检测RT大鼠行为学。C57BL小鼠经MPTP 30 mg·kg-1连续腹腔注射5 d建立拟PD模型,经爬杆实验、转棒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测试MPTP小鼠行为学变化。结果 RT模型组大鼠出现行动迟缓,身体向一侧偏斜,毛色发暗。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大鼠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偶发缓慢旋转,僵直。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以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记录各组大鼠3 min内的跨格次数和站立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跨格次数和站立次数均显著减少。以改良的Rivlin斜板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的肌肉协调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斜板的停留角度显著减小,表明模型组大鼠肌肉协调性显著降低。MPTP模型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在棒时间明显缩短,自主活动次数减少。结论 RT模型动物造价高,造模周期长,大鼠行为学改变明显,MPTP小鼠模型造模简单、快速,适宜作为初筛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