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Radiomic Feature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深圳518055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北京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接受HRMRI检查的疑似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比较前、 后循环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吸烟、 肥胖、 性别)、 斑块常规HRMRI特征(斑块分布、 出血、 钙化及重构模式)及影像组学特征.所有斑块采用手工勾勒.结果 共计14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其中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TIA)患者分别为52例和8例;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其中脑梗死及TIA患者分别为62例和19例;前后循环的脑缺血类型无统计学差异(χ2=2.282,P=0.13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 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7.047、5.979、11.176,P=0.008、0.014、0.001).前后循环责任斑块分别判定为63个及105个,斑块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4.363,P<0.001);17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21.3%(37/174)在前后循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范围2.0052~7.7029,P<0.05),其中单因子判别精度最高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集群阴影、 最大二维直径柱(形状特征)、 最大二维直径行(形状特征)、 偏度(一阶特征)、 最小轴长(形状特征),这些特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60、0.786、0.791、0.746.结论 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常规HRMRI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影像组学的特征差异较常规HRMRI更多见.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