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治疗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2个)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初次手术年龄3.0~7.5岁,平均4.2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对比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局部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变化;测量并比较胸椎(T1 ~T12)及脊柱高度(T1~S1)变化.结果 随访时间36~156个月,平均86.1个月.22例共51个半椎体,手术切除41个;平均每例有2.3个半椎体,平均切除1.9个;平均每例固定3个节段.术后侧凸Cobb角12.6°±7.2°明显小于术前45.8°±12.7°,侧凸矫形率为72.5%;术后局部后凸角11.2°±7.5°明显小于术前23.6°±18.0°,后凸矫形率为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冠状面平衡由术前(14.0±6.7)mm降至术后(8.5±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高度术前为(18.5±1.9)cm,末次随访时增至(24.4±3.0)cm;脊柱高度术前为(29.3±3.7)cm,末次随访时增至(38.7±4.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3.0~7.5岁儿童双侧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畸形,后路选择性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效果较好,同时可维持躯干整体平衡,保留脊柱生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