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β链蛋白和BRAF V600E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β-catenin and BRAF V600E in craniopharyngioma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病理学 诊断 WNT信号通路 BRAF V600E

摘要:
目的 检测β-catenin和BRAF V600E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评估其在颅咽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1例患者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类型颅咽管瘤的形态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β-catenin、BRAF V600E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中,细胞核β-catenin呈阳性,见于漩涡状细胞丛、鬼影细胞旁的移行细胞和(或)散在分布的单个细胞,阳性率高达93% (39/42);而乳头型颅咽管瘤(PCP)中,细胞核未见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仅细胞膜呈阳性表达.在PCP中,BRAF V600E的阳性比例为7/8,而ACP均呈阴性.3例颅咽管瘤的形态不典型,2例β-catenin呈细胞核阳性,符合ACP;1例显示上皮表面的纤毛BRAF V600E阳性,符合拉克氏囊肿伴鳞状上皮化生.ACP中,β-catenin核阳性细胞其Ki-67呈阴性.8例复发ACP患者的2次标本其β-catenin阳性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BRAFV600E分别为ACP和PCP的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形态不典型的颅咽管瘤的分型和鉴别诊断.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