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低龄儿童(1岁~6岁)开颅术后的疼痛现状,并探讨影响其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 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择期开颅肿瘤切除术1岁~6岁患儿135例,其中15例因为术后不能即刻拔除气管导管被排除,11例因为术后1h内未清醒不能配合术后评分也被排除,另有1例因术后2日血肿行二次手术也被排除.最终共108例能够配合术后疼痛评分的患儿纳入研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测量和记录每名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的变量及术后疼痛及相关变量,术后分别采用Face、Legs、Activity、Cry and Consolability(FLACC)评分和Wong-Baker Faces Scale (WBFS)评分两种方法进行疼痛评分. 结果 108名患儿中大部分的患儿(FLACC法62%、WBFS法82%)在术后1h的疼痛评分超过4分.开颅部位(PFLACC=0.035;PWBS=0.039)、手术结束前末次镇痛药的使用(PFLACC=0.026,PWBFS=0.015)、手术结束后患儿的去向(PW肝S=0.022)及术后是否使用静脉镇痛泵(PFLACC=0.000,PWBFS=0.002)均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 结论 大部分低龄儿童在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48 h内经历了中到重度的疼痛,尤其是某些1岁~2岁小儿.在可以控制的因素中手术,手术结束前镇痛药的使用,术后及时得到父母的安抚与关怀,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等可以明显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